2016年,我國核電在“十二五”末的核準高峰期后節奏轉向平穩。核電裝機與發電量快速增長,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持續下降。三代核電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走出去”取得重要成果,行業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完善,核電發展成績單上亮點頻現。同時,新機組零核準、消納難題再度凸顯、公眾認知亟待完善等問題也為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新的命題。
2017年,核電項目核準建設將加速推進,年內計劃開工8臺機組。全球首臺三代核電機組有望建成投產,為核電批量化建設和新機組核準帶來飽滿期待。隨著核電技術自主化水平和裝備制造能力的不斷提高,以及核電“走出去”推向縱深,我國核電規?;l展能力逐步形成,步入了向規?;?、自主化、系統化發展的關鍵時期?;谖覈穗姲踩?*****發展的深厚積累,2017年,核電實現突破發展值得期待?! ?/span>
新發展與新命題互現,行業發展迎來收獲期與調整期
2016年的核電行業在多年積累打磨后,終于迎來了多項令人翹首企盼的重大突破性進展。
三代核電自主化技術AP1000依托項目在幾經延期后終于進入投產倒計時。三門、海陽兩項目的首臺機組均已于2016年完成冷試,進入裝料前的測試階段。三代項目的拖期在過去幾年中一直影響著我國核電堆型選擇和規?;l展。根據計劃,三門和海陽1號機組將于2017年投產,以此為新起點,采用AP1000技術的陸豐一期、徐大堡一期等項目將開始批量化建設,同時,基于AP1000技術實現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CAP1400的開工建設已被電力“十三五”規劃明確。三代核電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工作將進入新的階段?! ?/span>
與三代自主化技術的重大突破相呼應,國際市場同樣傳來喜訊。2016年9月,中英法三方簽訂欣克利角核電項目協議,歷經一波三折的欣克利角C項目將迎來實質性啟動。這一中英“黃金時代”的旗艦項目也為中國核電企業走出國門、中國核電技術真正實現在西方核電大國落地鋪平了道路。擬采用“華龍一號”技術的布拉德維爾B項目各項準備已開始推進。1月10日,英國政府正式受理“華龍一號”通用設計審查申請。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走出去”迎來了關鍵里程碑。
2016年無疑是中國核電厚積多年后的收獲期。除三代技術外,四代核電技術———6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核電技術方案發布,我國高溫氣冷堆技術進入商用階段。隨著中國核建與沙特能源城簽訂諒解備忘錄,我國第四代核電技術高溫氣冷堆項目實現了“走出去”的重大突破。目光轉 向海上核能發展,海上核電站建設于2016年實現了 “零”突破。中廣核海上小型堆ACPR50S建設正式啟動。中核集團海上浮動核電站ACP100S也在積極推進。隨著海上核動力浮動平臺列入核工業發展 “十三五”規劃,我國海上核電發展機遇寶貴、責任重大。
發展與調整總是相生相伴。2016年,我國核電裝機及發電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中國核能行業協會近日發布的2016年我國核電運行情況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共有7臺核電機組投運。至此,全國建成并投入商運的核電機組達35臺,運行裝機容量達3363萬千瓦,占全國電力裝機約2.04%。2016年核電累計發電量為2105.19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累計發電量的3.56%,比2015年上升25.07%。
隨著核電建設步伐的加快,行業持續穩健發展急需核電領域法規體系的不斷成熟,急需核安全和核應急體系的不斷完善,急需公眾認知與接受水平的配套提升。這些新需求與新挑戰在核電行業的穩步調整中成為2016年行業發展的新命題與新亮點。
2016年,《核安全法(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對強化核安全監管工作和核安全國際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醞釀八年之久的《核電管理條例》面世,就核電“牌照”問題和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等業界高度關注的問題予以明確。中國核應急救援隊成立,守護核安全**后一道防線。
2016年,核電行業公眾溝通加大力度、不斷創新。2016年10月,國家核安全局發布 《關于近期核電廠人員行為導致運行事件情況的通報》,我國核安全監管與涉核信息公開的透明度進一步提升。此外,核電行業首份公眾溝通白皮書發布,新聞發言人集體亮相發布會,公眾開放體驗日等核科普活動日漸滿足著公眾對核信息的關注與訴求。
核準啟動、消納破題,自主核電加速布局
新鮮出爐的 《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明確指出本年度計劃開工8臺核電機組,在整個2016年核電新機組“零”核準的焦急等待中,核準啟動如期而至。
2016年新項目審批重現冰封受到多因素疊加影響。我國三代核電示范工程尚未建成,由于我國未來只建設三代及以上核電技術機組,后續機組堆型選擇尚無參考。此外,“零”核準也受到電力市場供大于求的整體形勢,以及與之緊密相關且愈演愈烈的核電消納問題影響。
2017年新機組核準的有序啟動,得益于多項影響因素將迎來破題。
2017年,全球首臺AP1000三代核電機組計劃投運,采用相同技術的核電項目將拉開三代核電國內批量化建設的大幕。受到AP1000依托項目進度影響的CAP1400核電示范工程早在2016年2月就已達到開工標準,做好了開工前各項準備。
2016年,核電消納問題進一步顯現。據中電聯數據顯示,全國核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7042小時,同比降低361小時,核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已連續3年下降。除換料大修外,包括紅沿河核電4臺機組、寧德核電2、3號機組以及福清核電2號機組在內的7臺機組在2016年均不同程度出現“應電網要求降功率運行或臨停備用”的狀況。紅沿河核電更是以0.18元/千瓦時的上網交易電價反映出電力供需新形勢下核電在電力市場競爭中的巨大壓力。
為防范消納問題日益突出,國家能源局于2016年8月下發《核電保障性消納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電力供求平衡的地區、電力過剩地區核 電發電量做出安排。以保障外發電量,鼓勵通過電力直接交易等市場化方式促進消納。與此同時,核電行業采取各種積極措施,漳州核蓄一體化開發運營模式已經得到國家能源局的肯定,并有望成為******個核蓄一體化示范項目。核電供暖模式和路徑探索加速。中核遼寧核電的大型商用核電機組的熱電聯產方法成為國內核電供暖技術領域的專利。在助力北方冬季清潔供暖,提高核電廠綜合利用率的同時,核電供暖也將為解決東北地區核電機組供暖期停機備用問題的必行之路。
探索解決消納問題的種種嘗試,也正是核電行業提升自身經濟性和競爭能力的突破口。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核能分會專委會副主任王迎蘇表示,核電要實現持續發展必須要通過技術突破、模式創新、機制完善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價格競爭力,以增強行業發展的核心能力。
新近發布的《“十三五”核工業發展規劃》對核電提出了安全******發展的總體目標,并提出“十三五”期間將加速布局自主核電技術應用。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年內將新增核電裝機規模641完千瓦,屆時,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將突破4000萬千瓦。扎實推進三門3、4號機組,寧德5、6號機組,漳州1、2號機組,惠州1、2號機組等項目前期工作,項目規模986萬千瓦。隨著新機組的核準開工以及自主核電技術的加速布局,我國將進入核電規?;?、自主化、系統化發展新的加速期。